《釋經史分析》

主前457年:

以斯拉 (Ezra) 尼8:8

     
 

四大學派:

     
 

  1. 字意派
  2. peshat

    2. 拉比派

Midrashic

3. 代入派

Pesher

[Qumran]

4. 寓意派

Allegorical

 

字句主義 letterism: Cabbalists (H64)

 

新約時期:

新約作者和耶穌主要用此法

 

 

   

 

   

教父時期:

公元

100-590

安提阿學派

(理論)

→→→

奧古斯丁

Augustine

(354-430)

(實踐)

←←←

亞歷山大學派

Theodore (c.350-480)

Neresy

(但與Nestorius有關)

[凱利pp.52-54]

新柏拉圖主義[Farrar282]

Clement

(c.150-c.215)

Origen

(185?-254?)

三重解經受新柏拉圖主義

將人二分之理論影嚮 (凱利p.51)

F>R

第一位用四重解經 [凱利p.52]

 

 

中世紀:

600-1500

 

主流派!!

四重意義:

字意 + 道德 + 寓意 + 末世

Nicolas of Lyra

(1270?-1340?)

F + R

合作

S

N

 

   

Thomas Aquihnas

(反寓意) 經院哲學高峰 dialectics

 

   

但他也用寓意

 

     

宗教改革:

馬丁路德

註1→→

加爾文

 

慈雲理

 

重洗派

1500s

[1483∼1564]

Martin Luther

(1483-1546)

基督在舊約每處皆見

(路德會)

Calvin

(1509-1564)

以經解經

上下文

(改革宗)

Zwingli

 

(自由教會)

<參Ad48>

Anabaptists →反state church

受排斥

F>R

 
     

         
 

更特會議

<=對抗=>

認信主義

Vs

敬虔主義

 

理性主義

 

Council of Trent

1545-1563

Confessionalism

(proof-text)

Pietism Spener

1635-1705

Rationalism

R>F

       

清教徒

(受啟學運動影嚮)

 
           

反權威

[Ad 54-55]

↓↓

十九世紀:

1792-1900

文法學派

文法歷史之外加新詮釋原則

Vs

歷史學派

極端反超自然

歷史批判論

 

自由主義

存在主義

/\

∣∣

(1) (2)

高級批判

Higher Criticism

Liberalism

Existentialism

Martin Heidegger

海德格沙特

(1)媒介論

(2)信仰告白

R>>F

加上進化論

新正統派

存有論

R1>>R2>>F

Neoorthodoxy

Karl Barth

巴特

1886-1968

Brummer

Ontology

田立克

Paul Tillich

1889-1963

多數接納 (Ad53)

       

 

     

廿世紀:

1900-

  • 梵帝岡第二次大公議
  • 美國實用主義,聖經應用於生活。 美國成聖經研究中心。 (Ad57-59)
  • 歷史的耶穌Vs信仰的基督 – 歷史觀 (Ad59-61)
  • 聖經神學 (Ad61)

包爾

Ferdinand C. Baur

1792-1860

威爾浩生

Julius Wellhausen

1844-1918

(JEDP理論)

←←

新釋經學

       

New Hermeneutics

Bultmann 布得曼

1884-1976

解神話化demyuthologizing

(Ad81): 神不能被語言「客體化」

德文entmythologisieren

 
       

 
       

 
         

語言本質研究

   

註1: 路受William of Occam影響將分開。 [Farror 281]

神學 釋經

 

Issues

舊約

       

Issues

 

問題 1:

聖經是「神的話」必定有「靈意」。 Sensus Plenior

 

αγαπη words = God’s mercy, God’s meaning

Meaning and Word

(字意)

 

& 舊約倫理問題 → 腓羅 Philo (人若希臘化靈意解之)

         

兩約中間  

       
 

問題 2:

聖經真理 (舊約) 的當代意義。

   

Contextualization

(本色化)

 

與當代文化相衝怎辦?

   
 

問題 3:

象徵性 / 化語言 Figurative Language

 

Language

 

例: 擬人法、詩體、誇飾法……

   

(Literary)文體、手法等

         

新約 – 中世紀

(問題2,3延至此時代)

     
 

問題 4:

新約和舊約關連

   

Unity of Bible

 

例: 使徒以舊約預言或預表基督。

   

(Theological coherence)

 

問題 5:

信心 (真理) Vs 理性 (自然界) 關系

   
 

F (S) R (N)

   
         

改教

       
  

問題 6:

聖經的地位 > 傳統 > 大公會議 > 教皇

Sola Scriptura (Scripture Only)

 

權威重訂

問題 7:

聖經的性質

  • 人可以明白(perspicuity): 譯經; 自由讀經

動態靈修觀: 聖靈引導

 

聖經性質

         

改教後 – 現代

       
  

 

問題 8:

理性的地位 > 聖經

 

   

反權威; 權威重訂→反無誤性和啟示觀。

問題 9:

絕對客觀的歷史觀→歷史的主觀性

   

歷史的性質

問題 10:

宗教語言→語言的本質

語言的本質 �

語意學: Multi-meaning? (ambiguity)

哲學: 語言反映「人的存在」

(有效工具? 可靠?)

問題 11:

理性的「非理性化」傾向

   

「理性」的本質和限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