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馬書專題研讀

 張韻琴

 

經文:「無論是希利尼人,化外人,聰明人,愚拙人,我都欠他們的債;所

   恥;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,先是猶太人,後是希利

   尼人。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;這義是本於信,以致於信。

   如經上所記:『義人必因信得生』。」(1:14-17)

背景:保羅當時還沒有到過羅馬。一些猶太人在五旬節聖靈降臨後接受了基

   督,他們返回羅馬後,在那裡便將福音傳開,建立教會。經過自我介

   紹後,保羅開始講論福音的內容,及他對福音的效忠。

釋經:

  1. 希利尼人:今譯希臘人,指羅馬帝國內講希臘話或實行希臘生活方式的  
  2.      外邦人,屬有文化的階層。

  3. 化外人:指希臘文化達不到的「夷狄之地」的人。保羅說,這些人都是
  4.     他傳道的對象,他欠了他們福音的債。他有責任把福音傳給全

        人類,不分種族與膚色,超越階級與文化。

  5. 所以:這詞表明了本節聖經和前一節的關係,因為保羅從神領受了託付,
  6.    所以他願意到羅馬去。

  7. 情願:前面的經文講到保羅很想見羅馬人,曾多次計劃到他們那裡去,
  8.    但到如今他還沒有去,因為有阻礙。他所以沒有去,不是他不願

       意去,乃是有外在的因素攔阻他;在他來說,他隨時都願意去,

       只要攔阻除掉,他就會去。

  9. 將福音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:雖然這封書信是寫給羅馬的基督徒的,但
  10.              「你們」一詞不應只限於教會裡面的人。

                 基督徒是羅馬人的代表,保羅的目標是將

                 福音傳給所有在羅馬的人。

  11. 我不以福音為恥:使徒明明知道他所傳的福音,在世人眼中看為愚拙,
  12.         但他仍然要去,這就顯出「不以福音為恥」的真義了,

            明知他所傳的福音會被人輕看、譏笑,甚至招來逼迫,

            他仍然很想到羅馬去,因為他不以福音為恥。如此更

            顯出他傳福音的心志。

  13. 大能:保羅沒有說福音的能力,可以自然拯救人,他說這福音就是神的
  14.    大能,福音的能力不是機械式的,乃是「神的」大能。只要福音

       一傳開,神就作工,能使福音發生功效。

  15. 要救一切相信的:「要救」一詞不是動詞,而是名詞;名詞前面的前置
  16.         詞,可表達目的、結果,或是方向。意思是這福音一

            傳出去,結果就能叫相信的人得到救恩,福音本是就

            是這樣的一個能力。福音不單是一個信息,或一種理

            論;傳福音不單是人的一種活動,而是一種能力和能

            力的流露。

  17. 神的義:在舊約中「神的義」和「神的救恩」常常是同樣的意思。「我
  18.     使我的公義臨近,必不遠離,我的救恩必不遲延。」如果神的

        公義就是指著神的救恩,那麼此公義就不是神本性的公義,乃

        是神賜給人的義。再者保羅說神的義是本於信,以致於信的義,

        要因信心才能有的義就不能是神本性的義,人有沒有信心都不

        會影響神本性的義。所以這裡「神的義」有兩種可能的解釋:

        從神來的義,或是者神所承認,所接納的義,其實這兩種解釋

        的分別並不大。神所要求的義是完全的正義,一個人要能被神

        稱義,他一定要被認為是絕對的完全,一點被定罪的理由都沒

        有,否則他就不能被稱為義。但從聖經的啟示,和人類的經驗,

        我們知道從來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,也沒有可能成為完全,所

        以憑自己沒有人可以被神稱義。但人必須要被神稱義,才能得

        救。而神的義是藉著福音顯明出來,藉著信心可以得著的。所

        以這裡神的義是從神而來的義,也是神所認可的義。

  19. 顯明:是現在時式,表示一個繼續不斷、常在進行中的動作。
  20. 本於信以致於信:這兩節聖經中整個思想的發揮,保羅是要強調信心的

        重要。只要福音才能救一切相信的人,因為藉著福音,

        神的義顯明出來了,而這裡顯明神的義只有藉著信心

        ,才能臨到人身上。信心是使人得稱義唯一的方法;

        一旦有了信心,就不需要別的幫助了。

思考問題:

  1. 保羅如何形容他傳福音的心情?為什麼用這個比喻?
  2. 保羅形容他傳福音的心情是自以為欠債。為什麼保羅會屢次定意要到羅馬?因為他自己原是羅馬國籍的人,卻未到過羅馬的京都去傳福音,所以他便自覺是欠債。「債」是一種負累,每一個欠債者心中常有一種負擔,債未清償內心絕無平安。

  3. 保羅為何說他「不以福音為恥」?神的福音有什麼大能?
  4. 當時的人把信福音看作是羞恥的,因拿撒勒人耶穌就是被人輕視的人。按羅馬人來說就更是羞恥了。因為猶太人是被羅馬人征服的,而耶穌卻是一個猶太人。羅馬人若信耶穌就更被人輕視;所以保羅當日傳福音,被人輕看的情形,和在保守的中國社會傳福音,被人看作吃洋教,作洋奴才,其受輕視的情形是相似的。

    但保羅並未以福音為恥,而我們在許多外邦人跟前,卻自以為恥,所以保羅把福音傳開,我們卻不能。

    「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。」注意保羅在這裡不是說,神要使傳福音的人有大能,而是說「福音」本身就是神的大能;所以傳福音不是憑自己的能力,是福音有能力救人,這樣才會有膽量去傳福音。否則,沒有人可以傳福音了,因為自以為沒有能力的人,沒有膽量傳;自以為有能力的人,卻驕傲自大不能傳,結果福音都傳不出去!

  5. 福音是要拯救人,但為何有先、後之別?
  6. 「先是猶太人,後是希利尼人。」福音的發展與施行,雖有先是猶太人,後是希利尼人之分別,但福音不是只為猶太人,乃是為一切人預備的,這是神的本意。

    許多人以為福音原本為猶太人預備,因猶太人拒絕,所以才臨到外邦人,是則外邦人似乎只是僥幸得救的。其實,這只是猶太人的想法。按神的本意,早在亞伯拉罕的時候,就已經啟示給人。可見福音是為萬民預備,這早在神的計劃中,不過按施行與宣傳的次序來說是「先是猶太人,後是希利尼人」而已。

  7. 「本於信以致於信」有什麼意思?
  8. 這意是以信心為開端,又以信心為巔峰的;是憑信心入門,又以信心為道路;是藉信心開始,又藉信心繼續,始終都是藉著信。

    但本句更是說明福音的一項重要原理,就是因信稱義的原理。因為全世界的人,都落在罪中,不能自救,唯有藉著信靠神的救法才可以稱義。自古已然,此理先臨到猶太人,後臨到外邦人,不論古今,不分種族,都是因信稱義。

  9. 我是否不以福音為恥?
  10. 組員自由討論、分享。

  11. 我傳福音的心情如何?
  12. 組員自由討論、分享。

  13. 有什麼態度、觀念需要調整?
  14. 組員自由討論、分享。

  15. 我對福音的大能認識多少?

組員自由討論、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