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納式
(Inductive Method又名綜合式 Synthetic Method)
定義:
研究一本書的中心要旨
. 通過多次閱讀而歸納出結論.
內容:
觀察
解釋
應用
與人分享
- 觀察
- 態度
:
- 盡力觀察
- 要求觀察準確
– 以聖經較正生活.
- 堅持到底
- 要忍耐
實行步驟: (全書歸納法)
- 讀全書數次
(至少讀四次)
- 寫出大綱
- 寫出全書標題
(中心要旨)
- 心得摘要
- 寫出個人應用
- 與別人分享研究結果
寫大綱
- 為何讀一本書?
- 各卷聖經有獨特信息
, 歷史背景及上下文
- 不理上下文
, 背景, 易生異端. 例: 猶大結局(馬太27:5)
- 讀一卷書的作用
- 全書一個整體
- 主題清
, 並能了解全書發展
- 容易記憶
- 步驟:
- 祈禱求神指引,使你能有亮光及明白.
- 讀全書至少四次
------- (a)不要抄別人的! (b)留意主題 和 語氣 (c)觀察全書的結構
- 畫一張全書圖表(初稿):每章有一個大段留給它.
主題:
分大段 : |
|
章 : |
|
|
|
|
|
|
分小段 :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其他資料 : 主要經文, 重要的字這書特點 |
- 寫各章標題
:
- 先寫各小段的標題
: 留意上下文, 以10-15字表達中心思想.
- 將各小段合成一個章題
. 以8-12字寫章題.
留意有時一章不能包括全部意思時
, 要借用另一章部份經文.
- 寫大段標題
:
- 組合各章題成大段標題
- 以
6-9字表達
寫下其他重要東西:
- 全書主題
- 重要經文
- 重要字句
- 所得教訓
- 這卷書的特點
參考書的資料:
- 作者
- 寫作日期
- 歷史背景
- 不斷重新研讀
, 重寫大綱! 這是一生的研究.
- 怎樣使用這個大綱
- 用它來默想
– 記熟它; 不斷反複思想,以致思想中滿有這卷書.
記熟重要經文 – 一節記住全書重點的經文; 每章一節經文.
應用於生活中
- 不斷默想這書
, 尋求更多訓
努力活出這些教訓
向人傳講這些教訓
觀察須知
- 主要困難
- 語言
: 困難: 聖經原本是用三種語言寫成.
舊約大部份用希伯來文
(Hebrews, d
@
d
, David), 少部份用亞蘭文(Aramaic, Abba = Father, )
新約是用希臘文
(Greek, , Pat?r)
例子: 「阿爸!父!」 (‘nnw
解決: 用多些譯本對照.和合本相當近原文,但用字比較舊.
例子: 耶穌(用國語) ( ’) 不是, Jesus (English), 是Jesu (German).
歷史背景:
要了解歷史
(指聖經歷史)
創世 |
→ |
列祖 |
→ |
出埃及 |
→ |
入迦南 |
→ |
士師 |
→ |
列王 |
→ |
被擄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↓ |
|
|
|
|
|
使徒 |
← |
耶穌 |
← |
兩約中間 400年 |
← |
歸回 |
參考書
:
- 證主聖經手冊
118-121頁
- 吳理恩著
以色列史綜 (台北市: 中華福音神學院, 1980).
- 謝友王著
兩約中間史略 種籽
- 文化背景:
例
: 約珥書二23(舊約1071頁): 秋雨是小雨期. 其後有大風暴期. 因此, 秋雨是最好.
路加福音四23. 「忽然起了暴風」加利利湖特別的地方, 湖中會有一種突然而來的風, 一會兒又不見的.
- 文化
, 地理背景可參考證主聖經手冊, 海萊聖經手冊.
- 聖經所用文體
1. 散文: i. 歷史 – 路加福音, 使徒傳, 出埃及記, 約書亞記
ii. 哲學 – (人生真理) 傳道書; 箴言(?)
iii. 特別 – 特別文字技巧 (箴言廿一1)
- 其他
– 家譜 (歷代志上一1 – 九44); 五經中家譜作用
- 自傳 – (以斯拉記)
- 人物傳記
- 福音書; (使徒行傳 ?)
2. 詩歌: i. 話劇 – 詩篇105篇, 約伯記(?)
ii. 歌曲 – 創1-2章(?); 出埃及記十五1-18; 士師記五
iii. 聽v詩 – 雅歌, 創世記一至十一章, 三十七至五十章
3. 其他: i. 禱告 (詩120)
ii. 教訓 (詩119, 箴言)
iii 先知預言 (以賽亞書, 馬太廿四): 先知的模式 / 早期基督教先知
iv 啟示 (啟示錄, 但以理書): 對比啟示文學
v. 比喻 (路加福音十五): 參比喻解釋法.
vi. 講章 (雅各書, 亞摩司書)
vii. 書信 (羅馬書至猶大書): 書信体研究
參考書:工具用聖經/聖經文体(文學)分析 literary analysis / New Jerusalem Bible 分段.
觀察法
- 觀察所用的問題
: (5W1H)
- 是誰
? 作者, 讀者, 在經文中的主要人物
- 是甚麼
? 語調 ( 氣憤, 快樂, 駕人, 指導, 情緒)
主題
有何命令
, 應許, 預言等
- 是何時 ? 何時寫此書?
有何預言應驗
? (不一定有)
- 是何地
? 作者身在何處, 寫何地的情形
找出地理位置
. (在地圖中找)
- 為何
? 寫書目的
有沒有出理由支持說話
, 行動, 態度等
- 如何
? 如何能做到所說的
順服的步驟
- 要找的文字特點: 4C1R (or C4R)
- 類比
, 比較(Comparison) : 相似的東西
- “如”, “像” 例: 『如同草上的花一樣。』(雅各書一10)
- 找出類比原因。
上例要表達時間短促。
2. 對比(Contrasts): 不相像的東西
- 因果關係(Causes and Effect): 一件事引起另一件事。
- 關連
(Connectives)
- 重複
(Repetitions)
- 字
, 片語, 或者意思。
- 字的次序可能有意思的。
- 漸進
(腓三13)
- 強調
(腓三7)
- 混亂
- 使用問題(Rhetorical Use of Questions):
- 不用回答的
: (這是用問題引出下一個主題).
- 『這樣
, 怎麼說呢。我們可以仍在罪中, 叫恩典顯多麼。』 (羅馬書六1) 留意羅馬書多用問題。
- 又例如:雅
2:16說『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:「平平安安的去吧!願你們穿得暖,吃得飽」;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,這有什麼益處呢?』
- 命令和應許:
- 順服的後果。
- 不順服的後果。
- 有何應許
? 是否有條件? 有那些條件?
- 象徵的表達:
例
: 雅各書三6『舌頭就是火』; 賽48:4『因為我素來知道你是頑梗的,你的頸項是鐵的;你的額是銅的。』
9. 平衡(類同)的經文:
留意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(例如: 列王紀 和 歷代志 之分別)
- 解經原則
- 一般原則
- 相信聖經是最高權威。
- 以經解經。 用經文解釋另一段經文。
例: 提多書一15 用「串珠」使用馬書十四23解釋。
- 要有得救的信心, 並依靠聖靈的引領。
- 以聖經的亮光來解釋你個人的經歷, 非以個人的經歷來解釋聖經。
- 聖經的人物事例, 如非神命令, 不可效法。
例: 大衛犯姦淫。
- 聖經主要的目標是改變我們的生命, 而非增加我們的知識。 (提摩太後書三16-17)
- 凡信徒皆有權利、責任來察驗
, 解釋聖經。 (約八31; 徒十七10-12 不信尚且有心查經)
- 教會歷史的認識是重要
, 而非決定性。
教會歷史的作用
:
- 了解傳統的來源
, 作用。
- 了解當代信徒怎面對時代
, 從中學習。
- 了解現代思潮的根源
, 結構。
- 每個信徒皆可支取神的應許。
應許有二種:
- 一般信徒皆有
:
例
: 赦罪(約壹一9); 得救(弗二8-9); 被聖靈充滿(弗五18)
- 特殊的人物
: 外邦使徒保羅(徒十三4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