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< 第一課 教會增長的聖經根據 >>
Biblical basis of Church Growth Theory
大綱:
一.教會增長的假設
1.神希望萬人得救救(路19:10;彼後3:9),成為門徒.(太28:18-20)
2.佈道必須使人得救和成為門徒.[必須有果效](路5:4-11;13:6-9; 太13:3-9)
3.數字足可用以量度質素,反映實況.
二.教會增長的聖經根據
1.數量增長的聖經根據
a.舊約:擴散的觀念 (『遍滿地面』 創1:28)
b.新約:
i.福音書
(1)主吩咐使萬民作祂的門徒(太28:19-20)
(2)耶穌的比喻
:數量(太13:47-48;13:33; 可1:17)
:收割(太9:37-38; 路:2; 約4:35)
:筵席(路14:21-24)
:失羊(路15:4-7)
ii.使徒行傳:加添(2:41,47); 群体歸主(4:4); 倍增(6:7)
iii.書 信:神希望萬人得救 (彼後3:9)
小結: 整全的使命 (Holistic Mission): = 佈道使命 + 文化使命
包括文化使命 (Cultural Mandate): 創1:26-28 (管理看守世界)
2.質素增長的聖經根據
a.兩種基督徒:吃奶和吃乾糧(林前3:1-2)
b.長大成人(弗 4:11-14)
c.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(來6:1)
d.在恩典和識上有長進(彼後3:18)
e.質素(徒2:41-47) :
長大(growing up)--- 恩典和知識
建立(growing together)--- 團契
擴展(growing out)--- 佈道
倍增(growing more)------ 新群体
3.組織增長的聖經根據
.組織(徒6:3-6; 13:1-3)
三.教會增長的類別
1.內部增長 ( Internal Growth) : Organic, Mental 。
2.擴展增長 ( Expansion Growth) : Numerical。
3.植堂增長 ( Extension Growth) : 分堂/植堂 。
4.跨出增長 ( Bridging Growth) :
4種E = E0(本地), E1(同文化), E2(近文化), E3(異文化)
徒1:8 『耶路撒冷、 猶太全地、 撒瑪利亞、 直到地極』
同地域 不同地域 同文化 E1 (香港) E2 (大陸、台灣) 不同文化 E2 (大陸、台灣) E3 (菲律賓)
四.對教會的五大模式 (Models)
[參 Dulles, Avery. Models of the Church. Image Book, 1974. 天主教架構]
教會模式徒2:41-47
1.行政架構 ( Institution ) : 運作中心.v.41 教導 Mental
2.團 契 ( Fellowship ) : 例如:修會.v.41 團契 Organic
3.敬 拜 ( Sacrament ) : v.41 敬拜 Organic
4.宣道聖道 ( Herald ) : 包括教導和佈道.v.41 佈道 Numerical
5.服待人群 ( Servant ) : 社會見證.v.43 見證 Diaconic
實例分析:
五.對教會增長的 錯誤觀念
[參 Nelson Annan, More People (Wheaton :Harold Shaw Publishers, 1987), pp.13-20.]
六.推動增長的過程 ( 8-"I" Process )
佔總人數的比例: | 2% | 18% | 60% | 18% | 2% |
Innovators | Early Adopters | Middle Adopters | Late Adopters | Laggards | |
性質: | 推動者 | 快適應者 | 普通適應者 | 慢適應者 | 抗拒者 |
參與者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類人:
七.『教會增長』理論的源起
引論: 教會增長是甚麼? 它研究甚麼?
A.『教會增長』理論的源起 [參 盧, 頁5-6, 28.]
1. 馬蓋文(Donald McGavran): 曾在印度作30年的宣教士。
1955年 出版 <<神的橋>>
1959年 出版 <<教會怎樣生長>>
重點: 長期獻身教會增長的領袖、接納性強的群体、配合環境因素: 群体歸主(集休性)、本色化教會、系統化造就、增長計劃。
1961年 成立「教會增長中心」(美國俄利崗州的西北基督教大學)
1965年 成立「世界宣教學院與教會增長中心」(加州富勒神學院)
(簡稱為「世宣學院」; 盧氏的譯名不合此簡稱) 增聘狄彼得、彼得韋拿(Peter Wagner)、溫德等名教授。
1972年 才開始在美國本土應用「教會增長」原則。
2. 彼得韋拿(C. Peter Wagner): 曾在玻利維亞作宣教士。[我加上去的]
1976年 出版 <<教會增長>> (中譯本在1992年出版)
重點: 牧師、動員、教會的大小、有效結構與功能、純一單元、
有效的佈道方法、教會事工的優先次序。
3. 哈大衛(C. Kirk Hadaway): 他是美南浸信會主日學局的城宣/教會增長研究員
1991年 出版<<教會增長原則: 分別事實與小說>> (Hadaway, C. Kirk. Church Growth Principles: Separating Fact from Fiction. Nashville: Broadman, 1991.)
重點: 用美南浸信會的統計數據重估以往教會增長學派的理論。
八. 對比傳統看法 和 新看法:
傳統看法 (等神工作) | 新看法 (減少人的限制) |
1.禱告 2.等神復興 |
1.社會學: 2.人類學: 不跨文化 3.行政組織: 大小、有效行政 4.市場學: 宣傳、傳媒 5.心理學: 積極思想 6.宣教學: 7.屬靈權能: 第三波、禱告復興 8.人力資源: 總動員、好領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