協同神學院 師範部
科目:耶穌生平
教案題目:誰是真正的朋友?
參考經文:不饒恕人的惡僕(太18:21-35)
教師:嚴國洪
學生:黃家榮
日期: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四日
教學目標:
1. 讓同學認識自己的性格特徵。
2. 讓同學認識耶穌饒恕人的教導和討論。
3. 讓同學反省與友人關係,教導同學正確的交友之道。
教節:兩教節
第一教節
教學目的
讓同學明白與友人相處一定有誤解和意見不合的時候,自己看看與友人相處中渴望被饒恕的同時,是否曾經懂得同樣饒恕別人。
教具
一.詩歌紙、二.聖經
教學內容
1.齊唱「同路人」,並解釋彼此代禱,同路同行的珍貴。(教具一)
2.問同學有多少友人?如果友人需要幫助,自己會伸出援手嗎?(同學舉出例子)
3.老師舉出幾個個案,並加以解釋。
4.同學翻開聖經(教具二)馬太福音十八章二十一至三十五節並一起朗讀;老師初步解釋「不饒恕人的惡僕」,耶穌好像比喻中的君王,願意饒恕我們的過犯,也希望我們饒恕別人的過犯。(讓同學回家再看這段經文)
5.老師說出自己饒恕別人或被人饒恕的經歷,分享其中的感受和難處。
6.回家寫出自己性格上會影響與友人交往的長處和短處。(家課)
第二教節
教學目的
提醒同學正確的交友態度,反省自己的交友現況。
教具
聖經
教學內容
1.討論家課,同學說出自己性格上會影響與友人交往的長處和短處。
2.討論聖經(教具)
(1)18:21-22彼得提出饒恕得罪自己的弟兄七次,耶穌則提出要饒恕七十個七次。
(2)18:23-35天國的比喻:有關饒恕
18:23-27王免了僕人一千銀子的債。
18:28-30僕人要求同伴償還十兩銀子的債。
18:31-34王得悉事件後責備那追債的僕人。
18:35耶穌的總結:以比喻解釋為何提出要饒恕七十個七次。
問題:
1. 耶穌無論甚麼人,也主動認識、關心,我們是否以同樣原則去看待我們的友人?
2. 同學有沒有被饒恕的經歷呢?感受如何?
3. 同學有沒有饒恕得罪自己的友人呢?有何難處?
3.交友態度: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
4.交友現況:朋友金字塔:(1)普通朋友(2)好朋友(3)知己
祈禱:
感謝耶穌,從不嫌棄我的缺點,原諒我的過犯。我真希望好像耶穌一樣,有很多朋友,可以的話,幫助我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人,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,如何幫助身旁有需要的人,又能像磥@樣,能寬恕別人的過錯。奉耶穌名求。阿們。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