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約導論: 測驗(一)
A. 聖經:敵基督模範--太
24:15『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,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•(讀\這經/的人須要會意)•』敵基督的模範.啟示錄也用這個模範.
『那行毀壞可憎的』是指甚麼?
- 羅馬將軍提多:他進入聖殿(他打破了聖殿內不准外邦人進入的例)
- 偶像(指希臘主神宙斯像).
- 羅馬皇帝尼錄:他下令追殺信徒.
- 希臘王安提阿以比凡尼(AE):他入了聖殿內.
B. 但以理書──> X ──>馬太福音──>啟示錄
- 黑馬牧人書(Hermas)
- 馬加比書(Maccabee)
- 巴拿巴書(Barnabas)
C. 敵基督的格式(Antichrist-pattern) 要點:
(那一點是錯的,只要一點!)
- 逼迫信徒。
- 當權者相信武力高於一切。
- 要求被敬拜(13.7)--> 神性。
- 只統治短時期。(short time)
- 國勢強盛,統合一個巨大帝國。
D. 是非題: 以下的論述是否正確?
是 / 否
猶大勝了三戰:最後在伯夙之戰(北曆148年),以一萬之眾敗敵六萬,後回聖殿.9月25日舉行獻殿禮,
歡樂8日,
後稱修殿節(約10:32);
今稱眾光節.
E. 猶太教派別:那一個形容是錯的.(Hint: 保羅引起公會爭論的主題,
馬加比書特別重視, 基督的身份印證之一.)
- 法利賽人: 重視口傳律法(傳統)--- 反對希臘化
- 撒都該人: 重視五經, 不信復活---- 支持希臘化
- 愛色尼人: 重視敬拜, 可能反聖殿祭司 --- 避開希臘化
- 法利賽人: 重視傳統, 不信復活---- 反對希臘化
F. 新約大部份書卷是在那位羅馬皇帝在任時寫成的?
(由加拉太書至希伯來書)
- 革老丟(Claudius) (41-54)
- 尼錄(Nero)
(54-68)
- 多米田(Domitian)
(81-96)
G. 首先引起正典的爭議的是:
- 馬太福音
- 馬吉安正典: 反對猶太化.被視為異端.
- 多馬福音
- 穆拉多利殘典(Muratorian
Cannon/Fragments)
- 優西比烏(Eusebius,
260-340A.D.)
H. 被納入正典的三個條件之一是: (只需選一點)
- 必須是福音書(Gospels)或與之相似的記錄
- 它必須和基本的信仰原則一致
- 編定正典時,它們必須得當代使徒們的接納.
- 它必須具有使徒性(apostolicity)
- 它被大部份教會所接納和使用
I. 馬太25章:
誰是有需要的人呢(the needy)﹖三種可能性之一是
- 遍指所有在困難中的人。
- 馬太教會內的窮人
- 所有在困難中的基督徒。(弟兄中最少的一個)
- 未信的人
- 二個層面: 遍指所有在困難中的人(耶穌;歷史性Historcal)
+ 所有在困難中的信徒 (馬太;編輯性Redaction)
- 慕道的人(未加入教會的人)
- 一切外邦人
J.使徒行傳: 一個分享和互相關心的團契(相交關係)
:
一個分享和互相關心的團契(相交關係) : 徒2:44-45 / 4:32-35
『凡物公用』hapanta koina: 是用於
- 強逼性的奉獻体系
- 團契中的分享食物而己
- 形容同一機構/組織內的同事關係
- 形容家庭成員關係的成詞(proverb)。
- 基督徒共產主義
加分題:
K. 他曾下令追殺聖嬰(太2:22);
因為為人殘暴,由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和兩位兄弟聯名控告,被充軍12年(主後18年)而死。.所治之地由羅馬巡撫治理,其時為主後6年.他與兄弟爭王位,後來大家皆沒法成為王.他是….以筆記為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