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:基督教研究碩士
「再者,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趁早睡醒的時候,因為我們得救,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。黑夜已深,白晝將近﹔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,帶上光明的兵器。行事為人要端正,好像行在白晝﹔不可荒宴醉酒﹔不可好色邪蕩﹔不可爭競嫉妒。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,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。」
(乙) 結構:
a. 對比法﹕
在本段裡,保羅用了不少的對比的說話來討論信徒的生活,例如﹕「黑夜」對「白晝」﹔「現今」對「初信之時」﹔「脫去」對「穿上」﹔「暗昧的行為」對「光明的兵器」﹔「端正的行為」對「荒宴醉酒、好色邪蕩、爭競嫉妒」。整體來說,保羅是要指出信徒要有光明聖潔的生活,不要有暗昧無知的行為。
b. 因果對稱法﹕
本段可分為四個小段落,而四個小段落可分成兩個對稱的次序﹕
保羅用了「睡醒」與「穿衣」來描寫。兩者都有著相類的意思。因為睡覺的人通常都不會穿著外衣來睡,相反﹐睡醒後,便會起來穿上外衣來活動。
前者保羅用了「現今」,而後者他便用了「白晝將近」。兩者都有著相類的意思。我們的得救在「現今」比在初信的時候更近,因為「現今」是「白晝將近」的時候。
c. 上下文:
這段經文用了「再者」一語來開始,顯示了這段經文是與上一段經 文(十三﹕8 – 10)是有關連的。前段勸告讀者須按著新世代的法則生活﹔然而在這裡,那看似遙遠的新世代,已經逼近眉睫了﹗所以保羅勸勉信徒要醒覺,要以認真的態度,去過「光明的生活」,活出生命的見證。羅馬書十三章的開始,是教導信徒要做一個好公民、好鄰舍,而動力的來源就是來自對「主再來」的日子將到的期待與醒覺。最後,保羅用了「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」一句來作總結,與12節所講的互相呼應。
(丙) 簡單釋經 ﹕
13:11 「再者,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趁早睡醒的時候,因為我們得救,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。」
「再者」一詞是表明在前面所講的事以外,再加上多一點,與「而且」、「況且」等詞的用法一樣。「現今就是趁早睡醒的時候」,保羅在此指出了時間的迫切性,「因為我們得救,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」,因此,引發了他在下一節的緊急呼籲。
13:12 「黑夜已深,白晝將近﹔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,帶上光明的兵器。」
眾所周知,黑夜的盡頭就是白晝,保羅用了這個鮮明的對比作比喻, 今天的世代仍然是一個罪惡的世代,要等到主再來,這黑暗世代才會過去,屬主的人等待主的再來,就如人在困苦的黑夜中等待黎明來臨一樣。
「暗昧的行為」可譯作黑暗的行為,即是一切不按神的旨意的行為,屬乎世界,污穢不堪的行徑。「光明的兵器」,即穿上「神所賜的全副軍裝」,既然要「脫去」暗昧的行為,於是便要「帶上」光明的兵器,作主的精兵,儆醒應戰。
13:13 「行事為人要端正,好像行在白晝﹔不可荒宴醉酒﹔不可好色邪蕩﹔不可爭競嫉妒。」
保羅從合宜的衣著,轉移到合宜的行為。所以信徒「行事為人要端正,好像行在白晝」,因為黑夜是罪惡橫行的時候,而白晝卻是清醒的時間,因為「醉了的人是在夜間醉」(帖前五﹕7)
保羅除了正面地鼓勵信徒要行為端正外,也用了三方面的事例來指出跟端正行事相反情況﹕
這與約壹二﹕16所講的「眼目的情慾」、「肉體的情慾」、「今生的驕傲」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13:14 「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,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。」
「披戴」這詞,可譯成「穿上」,這種形容方法,在文學上曾被用作「扮演」的意思。保羅的意思是,要信徒學效主耶穌,有基督的性情,活出基督的榜樣。
「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」,奧古斯丁於自傳中,曾憶述自己被這話所啟發,「燃起了神聖之愛的烈焰」。
(丁) 討論問題 ﹕
哪一項是城市人最弱的一環﹖而哪一項是你覺得最困難去對付呢﹖
試分享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