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課 : <<羅馬書之目的和結構>>
如要知道圖內數字所指的建築物,請按圖一下! (本圖來自此網頁) Copyright c 1999 Leo C. Curran |
|
Clickable maps on different regions of Rome
Download a very detailed map of Ancient Rome (Large Size! 749K)
The Topography and Monuments of Ancient Rome
III .羅馬書的寫作目的(AIM):
返回大網
這是一個十分困難和複雜的問題。現代學者的共識是保羅極可能是有多個原因而寫羅馬書的, 我們不應收緊於一、二個原因。不單包括保羅計劃去羅馬、他要上耶路撒冷和去西班牙和與這些有關的事。註釋書對寫作目的有很多不同的看法﹐關鍵是在這些重點的不同的強調。[1]但有兩個問題必須處理的:
A. 是書信, 抑或是神學論文?B. 那麼有何處境(Sitz im Leben: Life Situation)導致他寫這封信呢?
A. 羅馬書是否一封『真正的書信』(Real letter),
抑或是保羅的最後願望:一個神學性的論文(theological essay/treatise)。
返回大網
----這封是保羅書信中最一般性的, 內容極少談及教會內部的情況。
----但羅馬書14-15章似乎是談及教會內部的情況。
立 場
|
優 點/論 據 | 弱 點/反證論據 |
1.這是一封偶然的書信Causal letter Robert J. Karris | 羅14-15章有教會內部情況; 保羅是用書信体寫羅馬書; 保羅書信多主要是針對需要 | 羅馬書只是一般地討論教會,少談內部問題。 |
2.這是一篇嚴謹的神學論文Theological treatise Karl Paul Donfried | 羅馬書用字和結構皆很嚴謹; | 不能解釋羅14-15章,針對教會的特定需要。 |
B.處境: 如果羅馬書像其他保羅書信一樣,是偶然性的書信(Causal letter)。 那麼有何處境(Sitz im Leben: Life Situation)導致他寫這封信呢﹖
1.教會內部的原因:
c.外邦人輕視猶太人: 羅12:3-16外邦信徒對猶太信徒所表現出的優越感。
從這個角度去看羅9-11會有很大發現。
2.保羅本身的處境: (羅15:22-32)3.其他可能的原因:a.推薦非比(羅16:1): 要求羅馬信徒納和幫助她。[鮑]
b.小亞西亞一帶多異端(例:加拉太)他怕異端會去羅馬, 所以寫信預防[鮑]
c.出於神的旨意: 藉保羅講明救恩, 以備將來教會用。[鮑]
牧養為目的 | 宣教目的 | 神學目的 | |
為保羅自己的需要 | 重申使徒權柄: A. Fridrichsen, G. Klein | 自我介紹 | 神學遺作[7] |
為教會的需要 | 更正教義: W.G. Kummel | 自辯 | 循環書信circular letter[8] |
為教會的需要 | 更正行為: P.S. Minear | 為準備耶路撒冷爭論 | |
為教會的需要 | 重組使徒書件: 將兩封書信組合一起, 使教會接受保羅的教導。W. Schmithals |
簡單來說,有三大目的:(MAP) [參Dr. Rosaeg的看法。]
1. Missionary(宣教): 希望他們支持宣教(西班牙15:18-28)。
2. Apologetic(護教): 講解福音真義,免入迷途(1:16-17)。
3. Pastoral (牧養): 解決羅馬教會的內部問題(羅14-15,16章)。
IV.羅馬書的結構(Structure):
A. 尋找出結構的入手法(Methodology):
1. 從社會學, 歷史和政治處境: (Karris)
2. 從文學(literary form / Genre: Gattung): (Donfried)
3. 從書信格式分析(Epistles) [9]
4. 從修辭學(Rhetoric): (Wilhelm Wuellner, Roman Debate, pp.128-146.)
5. 從神學(Theology)入手: ---- Justification by faith (藉信稱義): 鮑會園羅3為主線: (William S. Campbell, Roman Debate, pp.251-264.)
返回大網 I. 引論> (1:1-18)A. 引言 和 問安(1:1-7)B. 感恩段(表達個人意願) (1:8-15)C. 主題扼要(1:16-18)1:16我不以福音為恥(1:16a).[A]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(1:16b),[B] 1:17因為神的義,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.[新世代new epoch]這義是本於信,以致於信.如經上所記,『義人必因信得生。』[C]1:18原來神的忿怒,從天上顯明[舊世代old epoch]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,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。
這三個主題與全書的關係
[A] 與 3:21-8:31 (1:16b) 和 9-11 (1:16c) 有關[B] 與3:21-8:31 (1:17) & (1:18)之交換有關[C] 與 1:18-3:20 (1:18) 有關
A. 神的怒氣 在全人類身上 – 從猶太人的角度(1:18-32)B. 神的怒氣 – 在猶太人與上與在外邦人(2:1-3:8)C. 結論:神對全人類的審判, 並沒有例外(3:9-20)
III. 藉信心而來神拯救人的義 (God’s Saving Righteousness through Faith) (3:21-5:11)
:新世代, 藉著神轉換模式 The New Epoch, by means of New Transfer model
A. 新的轉換模式(New transfer model): 對基督耶穌的信心(3:21-31)B. 從新解釋舊模式(Re-interpretation of the old model): 以亞伯拉罕為論證(4:1-25)C. 結論:新世代的建立 和 舊世代的破滅(5:1-11)
A. 一般性的引言:新的模範(new model): 從亞當到基督(5:12-21)B. 困難 1: 罪(Sin): 洗禮的類比: 不斷犯罪的困難(6:1-14)C. 僕人的類比: 偶然犯罪的困難(6:15-23)D. 困難 2: 律法(Law) : 婚姻的類比: 律法的困難(7:1-6)E. 法律的類比: 控制力量的困難(7:7-25)F. 困難 3: 肉體(Flesh): 戰爭的類比: 肉體的困難(8:1-30)G. 結論:困難最終的解決—神的信實 和 信心的確據(8:31-39)
A. 到底以色列人又怎麼樣呢? 保羅對他的同胞的關切之心(9:1-5)B. 神的呼召(The Call of God)? (9:6-29)C. 信心之道(The Word of Faith) (9:30-10:21)D. 神的信實之奧秘(The Mystery of God’s Faithfulness) (11:1-32)E. 以讚美詩作結語(A Concluding Hymn of Adoration) (11:33-36)
A. 基督徒敬拜/生活的基礎: 神的慈愛(God’s mercies) (12:1-2)B. 愛心—在教會之內: (12:3-8)C. 愛心—作為社交關係的規範(Norm for Social Relationships): (12:9-21)D. 愛心—在教會之外: 作個好公民(Live as Good Citizens): (13:1-7)E. 愛心—對鄰居: 作為律法的實踐(the Fulfillment of the Law): (13:8-10)F. 末日即將來臨(The Imminence of the End) 作為鼓勵: (13:11-14)G. 愛心—對非基督徒的猶太人(the non-Christian Jews): (14:1-15:6)H. 結論:神的慈愛和信實(God’s Mercy & Faithfulness) –先是猶太人,後是希臘人(15:7-13)
VII. 結論(Conclusion): (15:14-16:27)
A. 使徒再來段(Apostolic Parousia): 保羅的宣教使命 和 旅行計劃: (15:14-33)B. 最後的問候語(Final Greetings): (16:1-23)C. 結尾的頌讚(Concluding Doxology): (16:25-27)
V. 以修辭學分析的結果(羅馬書的分段)
Part |
名稱 (中文譯名為本人暫譯) |
W. Wuellner 1976 | G. A. Kennedy 1984 |
R. Jewett 1986 |
A | Exordium引言 | 1:1-15 | 1:1-15 | 1:1-12 |
- | Refutatio 反駁 | -------- | -------- | -------- |
B | Narratio 講述 | -------- | -------- | 1:13-15 |
- | Partitio 分細 | -------- | -------- | -------- |
C | Propositio 陳述 | -------- | 1:16-17 | 1:16-17 |
- | Transitus 過渡 | 1:16-17 [11] | -------- | -------- |
D | Confirmatio 確證 | 1:18-15:13 | 1:18-11:36 | 1:18-15:13 [12] |
E | Peroratio 總結 | 15:14-16:23 | 15:14-23 | 15:14-16:23 |
F | Exhortatio 勸勉 | -------- | 12:1-15:13 | -------- |
- | Conclusio 結論 | -------- | -------- | -------- |
- | Epistolary 書信postscript 結尾 | -------- | -------- | -------- |
留意: 粗体的是多數學者使用的名稱和部份,而其他是部份學者所用的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