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間教會的教義比較


科目: 比較信條學(Comparative Symbolics) 
日期: 五月十日

以下是一個功課:假定以下六間教會要組成聯合教會,所以要在研究他們的異同之處.



研究的教會:

1.基督教北美循理會: 譚國雄
2.荃灣基督教惠荃堂: 鄭少梅
3.宣 道 會: 羅潔儀
4.香 港 宣 教 會: 嚴國洪
5.基督復臨安息日會: 趙文沾
6.香 港 信 義 會: 黃虹青,何惠儀

 


I. 禮儀方面:

除了以下三種禮儀,還有獻堂禮,按立禮,婚禮,喪禮... 因編
幅有限,未能盡錄。這些禮儀在以上教會皆有,並且理解上無大的
分歧。


A.崇拜:


崇拜的意義和習慣(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s in Worship)

1.相同之處:

縱合以上幾間教會的崇拜程序, 我們認為有下列五項是必然有的:
 1.唱詩 2.祈禱 3.讀經 4.講道 5.奉獻
 而其他項目, 例如: 報告, 主禱文, 祝福, 認罪, 認信, 差遣...
等等, 則在不同的教會有不同的的做法。

2.不同之處和建議:

除了信義會,所有研究的教會皆屬非禮儀教會。因此,在儀式上
 多數較為簡單和不強調背後的神學意義,所以變更較容易。信義會
因為儀式背後有很多神學上的意義和歷史傳統較難改變崇拜禮儀。
實行合一時, 其他教會的信徒會對信義會的禮儀感到頗難適應。而
相反地, 信義會的信徒也可能感到其他教會的講道較長。一般來說
, 信義會的講道時間約20分鐘(最多30分鐘)。而其他教會多是30至
45分鐘。敬拜的著重, 信義會強調超越性(Transcendance)和聖父
。 而其他教會重臨近性(Immenance)和聖子的啟示。因而, 比較重
視講道。但這些不同, 基本上只是入手法不同, 經過教導和適應,
信徒將可以接受。而且在各教會中「崇拜的革新」已有人開始研究
, 綜合各會傳統, 對創出新的有路線有一定幫助。因而合一對崇拜
的更新將有助益。

另外,安息日會主張不守主日。而其他教會則按教會傳統守主日
  。但它們對於何聚會沒有特別要求。所以,委員會主張在聯合教會
  中原屬安息日會的信徒可守安息日,而其他會友則照常守主日。


B.聖餐

1. 相同之處:

所有研究教會的皆是以主耶穌的命令為依據,奉行聖餐。而且
   皆有記念主耶穌設立聖餐之意。聖餐也表示基督徒之間的愛與合
   一的心。

2. 不同之處和建議:

  對聖餐的看法,信義會主張「同質說」(Consubstantiation)。
而其他的教會則相信聖餐是記念主耶穌而已,並無基督身体在酒
和餅中。

雖然理解上有分歧,但一同接受聖餐的困難則不在此。而在於
聖餐施行的習慣上。因為所有教會皆只接受『已受洗』的信徒領
聖餐。安息日會只接受浸禮,所以對於習慣上是受灑的信義會信
   徒,該會是不願給他們施行聖餐。加上該會以浸禮為其會重要特  
徵,因此拒絕灑禮信徒受聖餐,則為很難變的立場。

另外,安息日會在聖餐之前有謙卑禮 (洗腳禮),『代表基督
   寶血的功效,為那雖已成為教友,但郤在受浸之後有意無意地又
犯了罪,因而污染的心靈洗除罪孽。』[安息日會牧師手冊89頁]
該會引用約13:10 和『歷代願望』658頁為根據。但這禮不單在
聖經中無清楚教導,更無教會傳統作據。 是故部份教會不願接
  納有除罪的功效。而且這教導與只有耶穌的代贖能除罪有所相
   違。建議安息日會重新研究這個傳統。



C.洗禮方面


1. 相同之處:

以上教會均認為水禮是一種聖禮,是我們的主耶穌所設立的,
表明受洗者接受耶穌基督為信徒預備的救贖功效,並宣告他們相
信耶穌基督為救主。(羅6:3-4)

2. 不同之處和建議:

除了安息日會外,其他教會均接受浸禮或灑水禮。 (安息日會
只接受浸禮──浸約第11條) 信義會相信洗禮是聖靈降在信徒身
上的時刻。但他們皆採用灑禮。但安息日會強調必須全身浸入水
中的浸禮。如果轉會的信徒已往只受了灑禮,必須再受浸禮。而
香港宣教會則接受兩種方式,轉會信徒不必再浸。但基本上他們
與惠荃堂一樣,以浸禮為主,在特別情況才用灑禮 (惠荃堂稱為
滴水禮)。 安息日會反對灑禮為合乎聖經之方式,以致對它的有
   效性無形中提出則疑。但因為安息日會認為洗禮方式與救恩無關
,所以只是以浸禮為最好象徵。所以,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守聖餐
   時,安息日會的信徒由該會牧師領餐,而灑禮信徒由另一會牧師
  領餐。

   只有信義會及循理會接受嬰兒洗禮: 循理會要父母或監謢人必
須持守給予他們基督徒所需的帶領,親自堅定這個誓約,才能被
按納為教會的會友。信義會則有堅振禮,給那些受了洗的嬰兒,
長大至約11-12 歲的少年人,公開承認信仰,之後便可以開始領
聖餐。其他教會只有嬰兒奉獻禮,它們主張必須對信主的人施行
   水禮。通常他們只向16(或18)歲以上的人施行水禮。兩種方式最
大的分歧在於對救恩的看法不同。接受嬰兒洗禮的人基本上相信
救恩基於神的主權,而反對的人主張『藉信稱義』,沒有信心便
   受洗是不合宜的。這兩種看法暫無定論,所以沒有任何建議。在
   聯合教會中可以按不同的傳統行事。 
     


II. 教義(Doctrine)

A.各會皆認同的教義(Doctrines we can agree)


它大致與其他宗派一樣相信新舊約聖經是創造主的教訓,是信仰
和行為的最高準則。這會信徒相信聖父、聖子、及聖靈之三一真神;
耶穌基督是世人唯一的救主和信徒生活的榜樣。信徒的得救是基於神
的恩典和信心。


B.各會不認同的教義(Doctrines we disagree)


1.神論、基督論、基督再來(即末世論)

安息日會在末世論上有一些比較不同的理解:他們對於「善惡之
爭」及細節上有不同。對於「永刑」,他們相信是有限期的。撒旦和
惡人不會永遠地受刑。另外,他們相信末世的次序是「復臨前審判信
徒」、「基督復臨」、「千禧年審判惡人」、「新天新地」。但怹們
反對「時代論」(dispensionism)。

  而對於基督復臨(TheAdvent),他們主張基督已於1844年"潔淨聖
所"。他們是相信有兩個審判: 一個為非信徒、一個為信徒。他們屬千
禧年前派,而且用歷史派(historist)的角度解啟示錄,反對時代論。
另外,在末世論中他們強調上帝與撒但在歷代中的大戰爭,稱為「善
惡之爭」。而且他們相信永刑是有終止的 (也就是有條件的
Conditional)。

  其他教會相信將來基督以有形之身降臨,但並無"潔淨聖所"之說。


3.稱義(Justification):信心 與 行為

循理會的興起與強調「全然成聖」的教義與經歷有關。他們主張
亞米紐斯復原教的標準信仰,特別強調約翰衛斯理所持守的「全然成
聖」 (在今世能夠成為完全)。 而香港宣教會的差會也有這個教義。
故早期該會也有這特徵,但現在不再強調。其他教會雖然沒有這個教
義,但基本上是尊重這種看法的。
 
另外,安息日會對於守舊約律法的態度比較嚴謹。其他教會皆沒
有這麼熱心地奉行舊約。如果在聯合教會中該會嚴守『不強逼別人與
自己一樣』態度,應該不會引起很大問題。

4.神醫

  宣道會的『四重福音』之一:基督是醫治之主。這點是較為特出
的。該會並不強調醫治必須在教會事工中佔很重要部份,或每次敬拜
必須有醫治。它的立場較溫和,所以基本上其他教會是可以接受的。

 


C.教義討論的結論


教義上雖有沒分歧,但基於沒有教會完全擁有『真理的全部』,
對於不同的理解皆可以尊重。所以在聯合教會中應該可以保持互相學
習的精神。


III. 教會組織(Church Organization)


創辦人原屬循道衛理會,所以安息日會也承襲了代議制來治會。
與其他教會最大的分歧在於,傳道牧師的薪金由總會支付。而堂會必
須向總會奉獻其總收入的十分之一。其他教會其本是以堂會為中心的
,所以傳道人薪金由堂會所發。而由總會支付,可使牧者薪金不必因
堂會大小而有所不同。所以,在聯合教會中以上的教會皆接受由總會
負責支薪。


IV. 結論


以上各教會的聯合的最大困難在於「安息日會的看法和態度」。
一般來說,該會的看法與他會有較多的分歧;而以對浸禮的堅持引起
較大的困難。該會雖然以浸禮為象徵,但卻堅持不與受灑禮的信徒同
守聖餐;以致傷及合一精神。因此,本委員會建議該會重新思想象徵
性的浸禮是否重要到如此﹖另外,本委員會建議的「同時由不同會的
牧師分發聖餐」來暫時解決這個問題。希望通過不斷的討論能至終解
決這個分歧。如果這一切努力皆不能改變這個分歧;可以考慮以下三
種辦法之一:

1)除安息日會之外,將所有其他教會聯合在一起。安息日會則派觀察
員到聯合教會去。

2)以考慮用三自會的模式:各教會除了共用同一個總會組織外,其他
 一切皆有保持該會固有的看法和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