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< 約 拿 書 >> JONAH
<I> 書卷分析
================
A.圖 表: 討論:約拿到底為甚麼不去尼尼微城? 『救恩出於耶和華』(2:9)是鑰句.(對比詩:8 42:5下50:14,23) [唐(三)267] 因水手,約拿,尼尼微人皆經歷神的拯救.[費93]
B.內 容:[傅理曼174頁] 1:1 -1:16 逃避使命1:17-2:10 約拿求救3 順服使命4 約拿不滿
C.作 者:1.按傳統作者是約拿.名字解作『鴿子』. 王下:25 和拿1:1 註:參何:11的暗喻『以法蓮好像鴿子愚蠢無知』和詩68:13 74:19.[NIV1363]
2.此名應為真實名字,而非象徵先知體制.[傅理曼169頁]
3.亞米太的兒子(拿:1)而可能是王下:25 那位先知.[韋]而且風格有點像
以利亞和以利沙,可能是同一圈子的先知.[NIV 1363]
D.成 書:
(1)主前-200年間被擄後
論據:未聲明約拿是作者; 書中提及尼尼微城時用了過去時態(3:3)
普世救恩觀和字彙及風格是晚期的.[韋282]
但由傳道經:10 和多比雅書:4和中所說的話看,在第二世紀時,
就已知有這卷書的存在了.[韋282]因此大約是第五或四世紀.[NICOT 188]
(2)主前-753年間耶羅波安二世[傅理曼167-8頁]
論據:過去時態是希伯來人記事的作風; 1:1有史筆味道.[中神本1759]
尼尼微如已滅,信息無意義.加上與以利亞故事相似,而且阿摩司
宣傳神審判列國(C.760-750 BC), 所以應在-722之間.[NIV 1364]
B.國際形勢: 埃及-被利比亞(Libyan)王和蘇丹(Sudanese)王所分裂. 亞述-841 BC 耶戶進貢給亞述. 但後來亞述因北面國影響, 少理南面,敘利亞侵以色列.[Smith p.1]
805 BC 亞述王破敘利亞.[IDB 117] (摩1:3-5)
782 BC 亞述王III 死. 以後連續三個弱王.[IDB p.118]
745 BC 亞述王III 西征.[IDB p.118]
附:亞述王[參傅理曼170頁]
810-783 BC 亞大得尼拉力三世III 死.
782-773 BC 撒幔以色四世IV (弱王)
772-755 BC 亞述坦三世III (弱王)
765 BC 瘟疫
763 BC 日,月全蝕. 之後有泛濫和飢荒[NBD 837]
759 BC 瘟疫
754-745 BC 亞述尼拉力五世V (弱王)
744-727 BC 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-pileser III
A.神學
1760] 3:10 與出:12,14 對比(另參耶:7,8). 「惡」與「災禍」原文是同一個字.
[唐(三) 278] 災禍的預言是有條件性的,悔改可免受刑罰.(結18:23)
人的「懊悔」和神的「後悔」原文同一個字.用於神是擬人法.[人62-3]
3.神是不單限制於子民居住的地方之內.[賴455頁]而子民必須關心萬國.[NIV
1364]
4.拿:11可譒成「...我難道不能愛惜嗎?」更反映出神的自主性.「愛惜」可能指因憐恤而有赦宥」[費116] 另外,作者明顯避免人誤會神受人所控制.
:9 尼尼微王說:「...也未可知」(對比珥:14) 因神有主權決定的.[NICOT 193] 對比我們之「悔改大過天」(必不受罰)的心態.
5.接著第點,以:2強調神的美善.因此神的愛像摩:7所說彰顯於外國正在選民中一樣.[NICOT p.193]而且神關心所有的被造物,不論大小. (正如保羅在羅:29所說)[NICOT p.194]
B.文學
1.是先知的故事,而非先知講論.[韋]像列王紀的以利亞故事和以賽亞的故事。[NIV1364] (即narrative [NICOT p.175]) 但它不是榮耀神人,反而指出神人的不順服.[NICOT 175]
2.整個故事十分濃縮,只有節,(而加上節感恩詩).濃縮,生動和人物造型,有點像路得記. [NIV 1364] 而且「出人意表」(surprise)正是此書的特徵:
3.像路得記有對稱一樣,約拿書是二個充滿對比和比較的循環.高峰是約拿說:『救恩出於耶和華』(2:9)這是三個認信中間的一個.(1:9; 2:9; 4:2) 4:10-11神的說話是結尾.[NIV 1364]
§全書滿有「對比」.
4.反語法: [費,52頁]
5.可能有交叉形式: 例如:1-11 可能是ABCCBA [費108]或是ABCBA [EBC 67]
6.留意重複字眼[費-42]:例如:「大」有次,有諷刺效果.惡次,拋次,安排次,宣告次,懼怕次,回頭悔改次,下到次,發怒次,滅亡死亡次,愛惜次.
7.使用相關語(Word-play)
8.相似:1他的禱告,先有悲號(lament),後有混亂(distraught)與:14水手禱告相似.
<IV> 難 題 分 析
1.本書的歷史性:
可能是[傅163-7 ;OTS 352; 唐(三)223-8; 賴451-5]
反對:
<討論>: 聖經「就算是歷史記述,宗教信息比歷史細節更重要」故不必要爭論歷史性.
2.約拿用甚麼語言? [傅理曼171-2頁] 和畜生怎會禁食? [賴453]
3.那棵樹怎麼會有那麼反常地生長? [傅理曼171頁]
4.大魚的問題:約拿怎會能生存? [傅理曼171頁]
5.怎麼會尼尼微城有那麼反常的悔改? (約拿是一個陌生的小國之民!!)[傅理曼171-2頁] 註:亞述但三世為較正直及尊崇一神之君.[馬316]
6.尼尼微大小不對(拿:3)『有三日的路程』[傅理曼172頁]
7.『尼尼微王』而非『亞述王』[傅理曼173頁]
8.本書的統一性[傅理曼173頁]
整體而論全是同一性質的.但有人用「耶和華」與「伊羅興」交替出現而分成兩來源是失敗的. 韋頁建議,謝恩詩可能是後來加上的.雖然有學者以此詩破壞全書的對稱,不合上下文,心理狀況不合和用字與全書不同,來反對此詩是原作的一部份.但詳細分析並不成立.[詳情參NICOT 181-5]例如:『救恩出於耶和華』(2:9)與全書主題相合. Allen 建議是借用NICOT p183.
<< 簡 寫 表 >>
簡寫書目